前后鼻音是音韵学上的术语,指的是发音时空气既从口腔中通过喉咙出来,又从鼻腔中通过鼻子出来的音。在诗歌中,前后鼻音的运用可以增加语音韵律的变化,丰富诗歌的音乐美感。下面介绍几首运用前后鼻音的经典诗篇。

《将进酒》 唐代诗人李白

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

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

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

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

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

此诗中的“白”、“暮”、“金”、“宰”等字涉及到前后鼻音的运用,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。诗中流露出豪放不羁的人生哲学,言辞豪迈,气魄磅礡。

《夜泊牛渚怀古》 唐代诗人杜甫

牛渚西江夜,青天无片云。

登舟望秋月,空忆谢将军。

余亦能高咏,斯人不可闻。

明月皎皎照我床,星汉西流夜未央。

寂寞深闺,此夜无人陪。

自怜自艾独何伤,夜阑卧听风吹雨。

杜甫的《夜泊牛渚怀古》中也使用了前后鼻音的手法,如“青”、“秋”、“东皇”等字。诗歌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慨,令人回味无穷。

《锄禾》 民歌

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

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
这首民歌简洁明快,节奏感强,使用了“禾”、“粒”等前后鼻音的字,使整首诗歌更加朗朗上口。反映了农民耕作辛劳的生活状态和奋斗精神。

前后鼻音可以为诗歌赋予音乐美感,又能增加语音的韵律变化,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1111111111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