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彩扬州丨江苏扬州:聚焦三个名城建设,谱写文旅发展新篇章
在江南水乡的温柔怀抱中,扬州,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,正以崭新的姿态绽放其独特的文化旅游魅力。近年来,扬州紧扣“产业科创名城、文化旅游名城、生态宜居名城”三大目标,全力打造“六个好地方”,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成就,更在文化旅游领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文旅融合,打造国际文旅新名片
扬州,这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,不仅拥有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的浪漫美誉,还先后荣获“世界运河之都”“世界美食之都”和“东亚文化之都”三张世界级城市名片。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扬州文化底蕴的认可,更是对扬州文旅融合发展的肯定。
近年来,扬州市围绕“来扬州,行大运”和“FindChinainYangzhou”两大旅游品牌,积极创新文旅宣传模式,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。通过举办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旅游节、“亲子研学‘夏’扬州”等各类国际文化旅游活动,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。今年3月,扬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文化旅游名城发展大会,明确了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定位。伴随着《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实施意见》及配套政策的出台,扬州锚定“一城、两轴、三极”的旅游发展新格局,加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、旅游休闲街区等品牌创建,不断放大文旅资源优势。
此外,扬州在文旅产品升级方面下足了功夫。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,扬州不断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,如瘦西湖夜游、大明寺禅修体验、个园四季假山观赏等。同时,扬州还积极推动文旅产品向多元化、高品质方向发展,引入了研学游、美食游、体育游、康养游等多种旅游新模式,满足游客多元化、多样化的旅游需求。
在提升文旅服务质量方面,多彩扬州丨江苏扬州:聚焦三个名城建设,谱写文旅发展新篇章扬州也做出了诸多努力。扬州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公共服务工作,以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为目标,持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和标准化服务水平。通过优化主客共享公共服务体系、打造“微笑扬州”志愿服务体系等措施,扬州的旅游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。游客在扬州不仅能享受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,还能感受到便捷周到的旅游服务。
文化传承,激活历史文脉新活力

扬州,作为大运河的原点城市,古运河不仅是其血脉,更是其文化传承的见证。近年来,扬州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。从“牵头”到“带头”,扬州以敬畏之心、珍爱之情、扎实之举保护、传承、利用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。
古建筑、老宅子、老街区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多年来,扬州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,积极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,制定了《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总体方案》及八项专题行动方案,系统实施古城保护特色工程,推动瘦西湖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。同时,扬州还启动了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的建设,通过实景、实物、互动、AR技术的结合,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隋炀帝与大运河、与扬州的深厚渊源。
此外,通过加强对古建筑、古遗址、古运河等文化遗产的修缮和保护,扬州成功保留了一大批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。同时,扬州还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,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、非遗传承人培训班等活动,推动扬州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
图源:扬州日报
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是扬州市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为了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“活”起来,近年来,扬州在传统节日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,组织开展了多场非遗主题市集。从镶嵌宝石的多宝簪花到惟妙惟肖的绒花,从美而实用的绒线钩织到热气腾腾的黄珏老鹅、蟹粉狮子头,扬州的非遗文化在市民和游客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生动展现。
绿色发展,构建生态宜居新典范
绿色始终是扬州不变的城市底色,在打造文化旅游名城的过程中,扬州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积极构建生态宜居新典范。
扬州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,通过实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等措施,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。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国家二级标准,长江扬州段水质达Ⅱ类。2023年,扬州还获得了“净塑城市”“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”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“城市生态修复模范市”等荣誉称号。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扬州生态环境质量的肯定,更是对扬州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可。
图源:江苏生态环境
扬州拥有众多的湖泊资源,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为了进一步提升湖泊的生态价值,扬州制定了“一湖一策”工作方案,持续实施长江、运河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。近年来,长江扬州段退让生产岸线6.3公里,复绿152万平方米,生态岸线占比从2018年的47.5%提升至56.9%。
下一步,扬州将聚焦长江、京杭运河以及高宝邵伯湖等重要水体,进一步强化生态治理修复。到2030年,扬州将努力将高邮湖、宝应湖、邵伯湖打造成为淮河流域最具生态价值的美丽湖泊。这些举措不仅将提升扬州的生态环境质量,也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。
此外,在绿色城市建设方面,扬州也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扬州注重城市绿化和美化工作,通过建设城市公园、绿地和生态廊道等措施,不断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。目前,扬州已经建成并免费开放了310个城市公园,并计划每年新建提升城市公园20个以上、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。到2025年底,扬州将实现口袋公园步行5分钟全覆盖的目标。这些城市公园和绿地为市民提供了优美的休闲场所和生态环境。
文/常山
资料来源:中国建设报、扬州日报、中国江苏网、人民网江苏频道、江苏生态环境